Skip to main content block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馬來西亞推介「2030年化學產業路線圖」

2023-08-08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章遠智

馬來西亞投資、工業暨貿易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於本(2023)年8月5日推介「2030年化學產業路線圖」(Chemical Industry Roadmap 2030,簡稱CIR2030),預計可將馬國化學產業附加價值毛額(Gross Value Add,GVA)可自3.4%提高至2030年超過4.5%;目前該產業對國內生產毛額貢獻約800億~900億馬幣(約175.53億~197.48億美元),一旦實施上述路線圖後,至2030年相關貢獻額可從約1,200億馬幣(約263.3億美元)增加至1,600億馬幣(約351.07億美元),即增加值約 400 億馬幣(約87.7億美元)。馬國盼至2030年化學產業的外人直接投資流入量將在東協排名第一。

 

CIR2030 由 馬國貿工部與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馬國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馬國化學工業委員會(CICM)及產業利益相關者合作擬訂。該路線圖概述5 個願景、22 個策略重點領域,以及馬國改變化學產業格局的 10 個關鍵推動因素。馬國於未來7年已選定 11 個涵蓋化學品及中介、塑料及聚合物、特殊化學品;其中將加強有針對性的投資、工業發展及出口計畫。

 

化學產業係馬國十分具價值之戰略領域,去(2022)年為馬國貢獻6%國內生產毛額,雇用29萬3,000名員工,或相當於製造業260萬勞之12.5%。化學與石化領域係馬國第三大製造業貢獻領域,與其他領域,諸如電子電機、汽車、農業及藥劑領域息息相關。

 

為了維持全球競爭力,東姑賽夫魯部長呼籲本地化工企業需專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治理政策,而化學產業路線圖提供清晰路線,確認企業之優勢、挑戰及機會,從而提供永續性之成長路線。馬國須抓住目前化學產業明確機會,因為外資在積極尋求東南亞的投資、再回歸本土生產或透過中國+1政策,去保障其供應鏈。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點擊率:1865
:::
  • 上班時間:上午8:30~12:30 | 下午1:30~5:30 櫃台服務時間:上午9:00 ~ 下午5:00(中午不休息)
  • 本網站支援Edge、Firefox及Chrome,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600x900以上
  • 瀏覽人次: 254987471 更新日期: 2025-05-09 May 09 2025 GMT+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