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BMWK)、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34030001號(上)
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BMWK)近日公布「無法避免剩餘碳排的長期負碳排策略」文件(Langfriststrategie Negativemissionen zum Umgang mit unvermeidbaren Restemissionen, LNe),規劃將制訂2060年溫室氣體淨負排放目標以及負碳排中期計畫,以應對全球達成巴黎氣候公約目標(控制增溫幅度於攝氏1.5度內)。
德國聯邦政府3黨執政聯盟(社民黨、綠黨、自民黨)盼於2024年底,可就負排放長期方向達成共識,並正式公布「長期負碳排策略」,以協助解決不可能避免的殘餘排放(unvermeidbaren Restemissionen)。據BMWK目前初步擬具之草案,德國已認知將全球氣溫增溫幅度限制於攝氏1.5度內可能性越來越低。因此尚需以各種負碳排措施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以避免環境發生嚴重且不可逆之風險,進而對人類生存與生態系統造成浩劫。
德國長期負碳排策略將設定年度負碳排目標,並評估各類型汰除二氧化碳之方法,同時分析經濟誘因與可行性,以釐清及篩選最佳之技術和解決方案。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機構(Stiftung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專家Felix Schenuit表示,藉由該策略發布,德國有望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減排政策領導者。
相關政經分析則指出,德國已制訂2045年實現溫室氣體中和目標,然而,勢必有部分殘餘排放(例如來自工業與農業之排放)無法完全避免。德國依據現行氣候相關法規已規定應於2050年後實現負排放,但未提及具體目標。因此BMWK預定於2024年底發布之長期負碳排策略可望補足缺口。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