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BMWK)、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34030001號(下)
BMWK現正邀集專家學者提供建議,並與產業及相關部會展開溝通協調,以擬訂更周詳之負碳排計畫。按現階段BMWK草擬之LNe文件內容,德國預定於2024年底公布之長期負碳排策略可能包含以下重點及要素:
一、策略重點在於擬定2060年前的負碳排規劃。
二、德國將無法避免產生約5%殘餘排放(以1990年碳排水準計算,約6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Mt CO2 eq),公布之策略文件將對殘餘排放量進行更精確預測。
三、實現全球氣溫增溫幅度於攝氏1.5度內已越加困難,因此,負碳排相關措施必須實施,以圖在21世紀中葉平衡殘餘排放量,並在未來實現淨負碳排放量。
四、開發負碳排技術將有助於實現氣候中和目標並為產業帶來商機。
五、長期負碳排策略之政策目標預計將包含:
(一)就汰除二氧化碳排放對德國氣候保護之作用達成共識。
(二)盤點現有負碳排概況,並依據不同情景,預測負碳排需求、範圍及潛力。
(三)加強森林等天然碳排吸收機制。
(四)在氣候行動相關法規內制訂2035年、2040年與2045年負碳排目標,以及2060年總體淨負碳排目標。
(五)對各類負碳排方法與技術進行全面評估,並就負碳排監測與認證提出建議。
(六)提出激勵負碳排技術與市場發展之經濟分析,以建立可行的市場架構。
(七)與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相互協調。
(八)檢視國家政策補助是否對推展負碳排具有幫助。
(九)確立未來研發需求,並加強德國作為相關技術的商業與發展據點。
六、現階段預判可能使用於負碳排之方法與技術包括:森林與造林(2022年德國森林淨負碳排放量為43公噸二氧化碳)、維護或恢復濕地、強化土壤管理、研究生質能與海洋生質能角色、廢棄物碳捕捉、空氣直接碳捕捉、二氧化碳捕捉與貯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等。
另一方面,德國也正制訂「碳排管理策略」,解決碳排在進入大氣前,從源頭捕捉之問題。「碳排管理策略」與「長期負碳排策略」勢必有重疊之處,特別在二氧化碳運輸與永久貯存之基礎建設上,二者必須相互協調。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