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block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將投入9,000萬星幣(6,694萬美元),資助9個永續發展去碳研究項目

2024-07-23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4)年7月23日報導,新加坡致力於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為此須解決主要來自工業及電力生產的碳排放問題。新加坡與世界許多地方仍依賴石化燃料,星國盼未來能轉向綠色能源,倘能有效地利用氫或氫載體,有望將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多達60%。
二、    星國去碳研究項目將分為4方面,包括:(1)氫能運用;(2)將生物質(biomass)永續轉化為化學品與生物燃料的綠色化學技術;(3)透過合成生物學讓微生物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學品及生物燃料;(4)為藥劑領域開發淨零生產方式。
三、    此外,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轄下「卓越研究與科技企業學園」(Campus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簡稱CREATE)於本年7月22日舉辦研討會,該基金會在活動中宣布,將投入9,000萬星幣(6,694萬美元)資助9個去碳研究項目,研究期為3年至5年。
四、    為實現去碳目標,2026年起從新加坡起飛的航班皆須使用一定比率的永續航空燃料,乘客亦須繳付永續航空燃料稅。初期階段,該類燃料預計將占總燃油的1%,至2030年,星國政府盼將占比提高到3%至5%。
五、    航空業的永續航空燃料供應有限,目前僅使用植物或動物油製作永續航空燃料,因此較一般燃料成本高一至兩倍。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為其中一個獲資助的項目,該研究利用合成生物學原理,利用微生物進行「氣體發酵」的技術,使細菌與二氧化碳產生化學反應,從而製造永續燃料。倘研究取得進展,將為永續航空燃料開拓新的供應來源,同時將工業釋放的二氧化碳轉廢為能,降低碳排放。
六、    其他8所獲資助海內外學府與機構,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等。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點擊率:352
:::
  • 上班時間:上午8:30~12:30 | 下午1:30~5:30 櫃台服務時間:上午9:00 ~ 下午5:00(中午不休息)
  • 本網站支援Edge、Firefox及Chrome,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600x900以上
  • 瀏覽人次: 244155048 更新日期: 2025-01-26 January 26 2025 GMT+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