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block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因地緣政治重塑全球生物科技格局,新加坡漸成戰略樞紐及投資熱門地

2025-08-22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8月22日報導,因地緣政治局勢加上美國科研預算削減,刻正重塑全球生物科技的格局。亞太市場尤其是新加坡,憑藉強大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法律透明等優勢,逐漸成為生物科技企業的戰略樞紐及投資熱門目的地。
二、    根據全球管理諮詢公司「貝恩」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摩根大通」,以及戰略投資平臺「SG Growth Capital」近期聯合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經費縮減或將影響早期研究發展,導致科研人才流失及創新放緩,此將促使全球製藥公司把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以尋找創新商機及拓展研發能力。
三、    前揭報告表示,2019年至2024年,亞太地區早期投資的複合年成長率下降11%,而後期生物技術交易額卻明顯成長,反映投資者的風險規避意識增強,更傾向布局成熟、經臨床驗證且能商業化的項目。為彌補初期研發資金缺口,一些亞太地區的政府加緊推出支持措施,包括提供關鍵資金及基礎設施,以吸引更多私募基金流入市場。
四、    自2019年以來,區域生物科技「風險投資」(VC)及「私募股權」(PE)投資有75%以上在中國。但在持續的地緣政治及政策不確定影響下,資本正逐步流入到新加坡及韓國等新興市場。這些國家主要的吸引力包括:
(一)    新加坡致力於創新、秉持政治中立、擁有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律透明與監管協調,不僅吸引頂尖科研人才,各大製藥公司亦紛紛在星國設立區域總部。新加坡政府亦對「研究、創新及企業計畫」撥款280億星幣(217億美元),支持生物醫藥研發與其他科技發展;
(二)    韓國藥物開發基金(KDDF)承諾,至2030年將投資16億美元到1,200多個藥物開發項目;
(三)    日本政府計劃部署3億6,600萬美元支持生物技術新創企業。
五、    另,根據海峽時報報導,美國對瑞士進口貨品加徵39%關稅,迫使一些瑞士企業尋求替代市場,以減輕業務衝擊。例如:瑞士射出成型機製造商Netstal約有15%產量出口到美國,總值達2,500萬瑞士法郎(約3,085萬美元)。該公司表示,倘關稅持續,將轉而專注亞洲其他市場,例如:新加坡、印度及泰國。惟「瑞士機械、電子、金屬業協會」(Swissmem)表示,機械中小企業刻正推遲將生產線轉移到低關稅國家或退出美國市場等重大決策,以防美國突然改變政策。
 

點擊率:1836
:::
  • 上班時間:上午8:30~12:30 | 下午1:30~5:30 櫃台服務時間:上午9:00 ~ 下午5:00(中午不休息)
  • 本網站支援Edge、Firefox及Chrome,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600x900以上
  • 瀏覽人次: 263327362 更新日期: 2025-08-23 August 24 2025 GMT+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