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潔淨能源網絡(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24070017號
德國3黨執政聯盟(社民黨SPD、綠黨Grünen、自民黨FDP)於歷經數月爭論後,原於2023年6月13日就「供暖計畫法案」(Wärmeplanungsgesetz)達成共識,延後執行禁止新增石化燃料供暖設備之禁令。執政聯盟並盼國會於暑休前審議通過「建物能源法案」(Gebäudeenergiegesetz),俾推動供暖設施改革進入實際執行階段。
未料德國聯邦憲法法院(Bundesverfassungsgericht)於2023年7月5日宣布:考量國會議員之權利可能因求快速立法而遭受限制(憲法法院尚未確定類似受限情形是否屬實),要求聯邦議會(Bundestag)不得於本周內迅速表決通過「建物能源法案」。
德國憲法法庭裁決與申請釋憲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立場一致,基民盟議員Thomas Heilmann表示,該法案重點在於逐步淘汰使用石化燃料之供暖系統,但法案磋商議程遭大幅縮短,侵犯國會議員之權利,使其無法運用議員身分指正與改變法案盲點,渠不認同執政黨利用本會期結束前短暫時間、使用不合憲之方式,倉促立法。渠主張德國國會應有更多時間審議法案並進行辯論。
相關政經評論分析,2023年10月巴伐利亞邦(Bayern)與黑森邦(Hessen)即將進行地方選舉,為避免分裂,社民黨與綠黨特別期望盡快通過「建物能源法案」,以穩定選情。但親商的自民黨則力主應採用熱泵裝置外之替代方案,進行供暖設備之轉型升級。執政黨間內鬨除已引起民眾疑慮,並遭指為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近期支持率激增的主因之一。
綜上,德國供暖設備升級轉型問題實際已超越民生經濟範疇,而對整體能源轉型政策及氣候目標、中央與地方政黨間競合等層面產生廣泛衝擊,後續發展殊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