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美媒1月4日報導,學者研究全球塞港現象顯示,供應鏈緊繃較認知時間更久,美國通膨於2021年升溫,彼時許多學者認為通膨為短暫現象,主要因為疫後經濟開放與供應鏈混亂相互影響所致,不至延續太久。聯準會2021年11月仍將利率維持趨近零水準,很大程度反映其預期通膨升溫僅為短暫現象。
2022年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 Index)顯示,航運瓶頸刻正緩解,並於2022年9月回復疫情前水準,惟通膨卻仍持續走高。部分學者認為,通膨係因勞動市場過熱所致,美國經濟忍受高失業率即可控制物價,惟其後卻發生失業維持低檔,通膨卻顯著降溫現象,可能解釋為供應鏈緊繃雖為暫時現象,惟較預期更久。
學者研究全球港口塞港現象,數據顯示全球塞港現象至2022年7月仍處於高峰,與前述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有所差異,可解釋為何通膨持續走高,同年8月塞港開始緩解,其後核心通膨率隨之下降。學者表示,倘聯準會提早升息則通膨不會如此嚴重,供應鏈衝擊使價格對需求變化異常敏感,故控制需求對抑制物價有所助益;引申之政策意涵為倘若發生其他供應鏈衝擊,聯準會應及早因應,例如近期行經紅海商船遭攻擊以及巴拿馬運河乾旱需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