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The Nation,2020年12月3日
泰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於11月18日開會的會議紀錄頃於12月2日公開,其中明確指出3項應關注的經濟風險,包括泰銖迅速升值、金融體系前景黯淡及家庭債務不斷上升。
該會議紀錄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泰銖上漲會侵蝕出口利潤,從而打擊脆弱的經濟復甦,進而影響投資與就業。貨幣寬鬆效應及對全球金融市場較高的風險偏好,促使資金流入泰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導致泰銖的升值;另長期低投資的結構性問題造成高額經常帳盈餘,加上泰國投資者對本國投資偏好(home bias)的行為,亦為泰銖升值的壓力。貨幣政策委員會建議考慮採取其他短期與長期措施來控制泰銖匯率波動。
此外,專家小組還擔心,緩慢且不均衡的經濟復甦可能會破壞未來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商業環境在財務方面更加脆弱,特別是經濟活動仍遠低於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水準的旅遊業;同時,由於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較高,使其獲得信貸的機會有限。
由於家庭債務居高不下與收入恢復緩慢,導致家計部門仍然脆弱並影響其償債能力。儘管如此,信貸援助措施已部分緩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及家庭的流動性限制(liquidity constraint)。根據前述會議紀錄顯示,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上升,以及緩慢恢復的收入將延遲去槓桿化的進程,此對中期的消費與經濟成長將產生不利影響。今年第2季度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升至83.8%。因此,應加快債務與經濟重組,以促進在後疫情環境下恢復收入的增長。
同時,各部門間收入的不均衡復甦將導致不平等問題的惡化,並限制經濟長期的可持續增長。公共機構間的政策協調將在分配有需要的流動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通過協調政府及央行實施的信貸及財務措施。此外,貨幣政策委員會認為商業銀行、專業金融機構及泰國信用擔保公司(Thai Credit Guarantee Corporation)在控制信用風險方面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等將有助於促進系統中流動性的廣泛分配,並支持在後疫情時代的業務調整。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