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日本關西地區電池產業發展歷史許久。始自1931年松下電器製作所(現今的Panasonic Holdings)接收其他公司及工廠,在大阪地區展開乾電池的生產。2000年代在大阪灣周邊地區進行多次大規模的電池相關投資,該地區因此也被稱為「電池灣」。
目前在關西地區,蓄電池製造出貨金額占比全日本三成以上,據近畿經濟產業局估計,僅鋰離子電池就占比七至八成左右。Panasonic Holdings(HD)、以及該公司與豐田汽車合資之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等知名企業擁有多個電池工廠。即使是以前的三洋電機在電池製造方面也很強大,這些企業在經營電池工廠發展過程中,亦帶動製造設備製造商等周邊產業成長。
由於電動汽車(EV)衍生對鋰離子電池需求增加,電池和製造設備商相繼擴大生產計劃。GS Yuasa Corporation與本田公司共同在滋賀縣守山市新建工廠,PPES位於兵庫縣姬路市的工廠也進行擴產。Panasonic HD旗下電池公司 Panasonic Energy在和歌山縣工廠亦將於2024年度上半年開始量產新型電池「4680」。
相關電池製造設備商亦在加緊擴產中。製造裁切機器的西村製作所(位在京都市)將在2023年會計年度將生產數量提高5成,村田機械將投資50億日圓在愛知縣犬山市主力工廠,擴產製造電池所需之自動搬運裝置。製造電池檢測裝置的片岡製作所(位在京都市)亦計劃在2027會計年度前將生產能力提高3倍。
預估到2028年度為止,關西地區周邊將產生1萬名的電池人才需求。由業界團體發起的BASC、近畿經濟產業局與電池工業協會聯合共同合作於2022年8月成立聯營組織。將從2024年4月開始,在高等技術專門學校等實施電池人才培育計劃,並將人才培育計畫發展成為全國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