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藥房示警:藥物供應瓶頸之嚴重性好比「定時炸彈」

2022-09-19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楊承勳

資料來源:德國明鏡週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90041號
 

在德國,愈來愈多藥物不再供應。供應瓶頸只是部分原因:按德國藥房協會說法,許多藥劑生產對製造商而言成本過高,已無獲利誘因。

從感冒退燒糖漿到抗癌藥物,在德國無法取得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等待期也不斷拉長。德國藥房協會副理事長Hans-Peter Hubmann在2022年9月17日起舉辦之世界患者安全日(World Patient Safety Day, 簡稱WPSD)前表示,目前逾250 類藥品據統計不再供應。雖然偶遇單一製造商無法供貨時可能令供給發生問題,但短缺數量及等待時間卻變得更糟糕。就數量而言,5年前受影響產品還不到如今的一半。目前的問題不僅發生於特殊少見之藥品,甚至常見的抗血壓、糖尿病藥劑或Ibuprofen止痛藥,供應情況也是斷斷續續。

雖然在許多情況下,可透過努力找到相同或類似成效的替代藥物,但也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H副理事長即指出,2022年4、5月時,乳癌治療藥物Tamoxifen稀缺,令受影響婦女頓時暴露在巨大健康風險之中。

藥物短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歐洲生產多樣性減少。例如:因為固定訂單及帳款壓力令生產獲利不再,幾乎所有供應商皆停止生產退燒糖漿,目前僅存的一家生產商,並無法提供市場所有需求。其二是供應鏈斷鏈。今日藥物主要在遠東地區生產,尤其是中國與印度。當工廠因新冠疫情封鎖關閉,或貨機不得停靠港口時,歐洲生產的藥劑便不足以提供市場所需,運送時若受到污染亦會加劇藥品短缺情況。

鑒此,德國藥房協會籲求政府重視藥物在歐洲生產之必要性,唯創造適合條件、降低成本壓力,才能改變生產結構,這可能需要至少5到10年的時間。

點擊率: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