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貿易政策智庫呼籲,英國需要提出面對各國競相補貼國內綠色產業轉型策略

2023-03-22 駐英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陳組長志揚

參考資料:UK Trade policy observatory
日期:112年3月20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954/P200號(商情文號:第954號)

商情本文:

英國貿易政策智庫(UKTPO)頃發布1月份貿易與公共政策 (TaPP)研討會上,與會者就英國現行貿易政策以及綠色產業轉型的不同觀點及建議。該研討會將重點聚焦於在各國競相補貼國內綠色產業轉型的背景下,英國政府是否會效法他國,向國內綠色產業轉型提供補貼。根據該研討會的與會者分析,英國政府決定加入各國補貼競賽的機率很小,英國作為碳排放交易計劃(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的最初設計者,向來奉行自由市場監管主義,亦即不會過度干預市場。然而,前首相Liz Truss的財政政策宣告失敗,使得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應該維持保守的財政政策。 此外,隨著美國以及歐盟先後宣布自己的綠色產業轉型補貼政策,英國政府也開始擔心投資將流向他國。英國政府可能將透過對歐盟和美國的再生能源產品出口徵收反補貼稅(高關稅)來進行反制,或針對美國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最令人震驚的內容,即電動汽車組裝和電池零件之原產地要求,在WTO提出法律挑戰。

但英國主要擔心的是美國和歐盟的政策將導致原本可能流向英國的投資流的轉移,而不是歐盟和美國將以廉價出口綠色產品(至少現在還沒發生)。

此外,針對美國或歐盟的貿易報復不如貿易合作和外交手段有用,而且可能會使合作變得更加困難。美國駐英國大使Jane Hartley近期表示,美國正在認真研究其《降低通脹法案》,並希望避免使盟友權益受損,這表明美國可能希望進行有利於英國的改革。

同時,英國電動汽車電池新創公司Britishvolt近期倒閉的事件凸顯英國在吸引低碳產業投資方面面臨艱鉅的挑戰。儘管英國最終可能不會成為全球大型晶片生產商或坐擁有許多電池工廠,但這並不意味著英國無法成為綠色產業的參與者。例如,英國仍是風能領域關鍵技術的擁有者。然而,倘若英國要維持此項優勢,制定適當獎勵措施及AI產業策略,並與各國在關鍵原材料方面開展國際合作是英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的當務之急。

該貿易與公共政策研討會(TaPP)係於1月19日舉行,討論美國、歐盟和英國的近期發展,並分析英國在全球綠色產業中的地位,研討重點如次:

美國:

美國的綠色產業政策由三個動機所驅動。首先,美國總統Joe Biden是政府干預貿易政策的倡導者,與前幾屆政府所施行的新自由主義截然不同。此外,美國政府希望透過其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RA)為國內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並展現對環境的關注。最後,降低通貨膨脹法案是為破壞中國的新技術發展,該法案規定製造電池的特定比例關鍵礦物必須來自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

降低通貨膨脹法案的一個關鍵要素是為潔浄能源提供4000億美元的補貼,包括從太陽能板到電動汽車的各種產品。對此,WTO對於2023年將開始實施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法案的合法性存在擔憂,並稱該法案在資格或稅收抵免方面存在公開歧視,例如其中規定電動汽車總組裝必須在北美進行,且用於製造電池的特定比例的關鍵礦物必須來自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自2024年起該比例為40%,到2026年將增加到80%。特定實體被排除在資格之外(一項針對中國的措施)  。

目前,北美生產的電動汽車均尚未適用上述標準,部分原因是中國仍然是全球關鍵礦物的主要來源。鑑於此,研討會與會者對美國稅收抵免法案是否能發揮作用提出質疑,例如稅收抵免是否足以重組供應鏈,或者規定標準是否過於嚴格而無法發揮作用。此外,該法案也將商用車排除在外,這引發民眾對如何將車輛歸類為商用車輛的疑問。

歐盟:

因應各國補貼綠色產業轉型挑戰,歐盟祭出修訂歐盟排放交易計劃 (ETS)(包括加強創新基金,並採用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歐盟復甦計劃(包括其復甦和復原力基金),REPowerEU計劃(旨在加速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從俄羅斯能源供應中轉移的多元化舉措),新一代歐盟綠色債券;以及綠色交易產業計劃(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

在綠色交易產業計劃中,歐盟將採取多項舉措,包括淨零工業法案計劃(Net-Zero Industry Act),該法案將設定2030年的潔浄技術目標,以因應美國的通貨膨脹降低法案。此外,歐盟也正在考慮對氫和電動汽車產業提供支持,透過稅收減免,抵消美國補貼政策對公平競爭造成的不利扭曲,特別是避免生產電動汽車的歐盟公司將被引誘轉移到美國以從美國補貼中獲益的風險。此外,歐洲共同利益項目(PCEI)將加強歐盟關鍵礦物(根據其關鍵原材料法)的取得管道以及穩定電動汽車電池(根據歐洲晶片法)的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另,除歐盟範圍內的倡議外,歐盟成員國還各進行本國的綠色倡議,例如德國、法國和荷蘭估計分別花費1000億美元、55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支持本國綠色產業。鑑於整個歐盟的舉措過多,很難準確評估有多少資金用於綠色補貼,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將繼續透過其貿易政策推行更廣泛的綠色產業議程。 這包括其優惠貿易協定,其中包含關於能源和原材料的專門規章,以及更寬鬆的合作倡議,特別是歐盟-美國的綠色鋼鐵和鋁協議(green steel and aluminium’deal)。

英國:

英國目前尚缺乏具體行動支持綠色產業補貼政策,然而,由於美國和歐盟在綠色產業政策上投入大量資金,有明顯跡象顯示英國政府將制定政策因應。例如,其淨零碳排戰略包括公共補貼和投資舉措,並承諾到2030年逐步淘汰柴油和汽油車輛。然而,英國綠色產業轉型仍缺乏一致性以及足夠大的經濟規模。近期除新創企業Britishvolt倒閉,BMW集團旗下的Mini汽車也宣布將其電動汽車收產從英國轉移到中國。

貿易政策研究所遂建議英國政府需滿足四個核心目標,第一,保護英國企業免受補貼商品的不利影響;其次,避免在開發新的綠色供應鏈時邊緣化;第三,履行其淨零碳排承諾;第四,維護(或至少不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

另貿易政策研究所也預測未來英國政府將作出的政策選擇:

(1)立即保護英國企業:因應美國和歐盟補貼的不利影響,英國政府將積極使用反補貼稅(高關稅),以因應有害的綠色補貼,並透過承諾以非歧視的方式(包括消費補貼)將徵收的反補貼稅重新定向到淨零碳排項目中。

(2)準備面對歧視性綠色補貼:英國政府目前急需克服與合作夥伴衝突的緊張情緒,並對訴訟持開放態度。英國將可以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透過談判解決各國綠色產業補貼競賽的問題。

(3)制定新的補貼改革策略:英國可利用全球補貼制度面臨的新挑戰,與其他WTO成員合作,展示思想領導力,考量未來補貼改革的選擇。過去西方國家持續批評中國施行的產業補貼政策,然而,現在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基於對氣候緊急情況的緊迫性以及促進經濟成長等因素,正積極部署自身的綠色產業補貼。英國可以藉由明確國家資本主義定位和綠色產業政策等兩個要素,為各方提供足夠的獎勵措施,表明英國對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的承諾。

點擊率: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