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地區積極發展品牌牛肉及培養肉等亮點產業

2023-09-12 駐大阪辦事處經濟組 黃王維組長

據媒體報導,關西地區肉用牛生產正在迅速成長,過去十年中,大阪府生產量增加2倍,兵庫縣增加1.6倍以上。位在兵庫縣姬路市之肉品加工廠產量約占全國牛肉出口總量約1成,近年積極在歐美市場推廣「和牛」市場。其他以當地獨特配方飼料餵養的品牌牛產量也逐漸增加,各地區努力發展成為當地亮點產業。

兵庫縣姬路市出口用食用肉品之加工廠表示,包括和牛的全球性品牌「神戶牛」在內牛肉出口量在2022年約為867噸,較前一年成長約2成。預計2023年4至7月出口量將較上年同期成長5成左右。「神戶牛」在海外交易價格比日本國內高,該加工廠與生產者合作建立擴大出口聯合事業,2022年在美國和荷蘭推廣「神戶牛」,出口增加將可提高生產者收入和生產力。

近年利用當地農特產品飼養品牌牛蔚為風潮。位於堺市的牧場飼養約100頭「大阪梅牛」,將原本應該被丟棄之梅酒果肉加入飼料中,每年銷售額約7,500萬日圓。該生產者表示,梅酒果肉含有酒精和砂糖能夠刺激牛隻食慾,有助長出帶有大理石花紋,卻不油膩的肉質。大阪梅牛主要供應大阪府內百貨公司和餐廳,也有來自佐賀縣的餐廳詢價購買。

位於滋賀縣近江八幡市的牧場集團飼養約1,700頭牛,定期向當地啤酒工場訂購啤酒麥渣加入飼料,搭配當地稻田之稻草,據稱可以提高肉的品質,創造和牛價值。擁有可與「神戶牛」媲美的「近江牛」的滋賀縣正在擴大肉牛農家規模。就都道府縣而言,每戶飼養牛隻數量僅次於北海道,居全國第二位。位於琵琶湖東側之東近江地區成為培育優質肉牛之農地。處理牛糞將是畜牧業面臨的重要問題,牧場與周邊農家合作,提供牛糞堆肥,以降低處理成本。

利用先端科技開拓新型肉品市場也已展開。大阪大學聯合島津製作所開始使用「3D生物列印技術」來研究和牛培養肉生產。這項運用於癌症治療技術,旨在從和牛肉中提取肌肉和脂肪細胞,然後在實驗室中人工培養這些細胞以生產成形肉研究。

領導這項研究的大阪大學表示,培養肉可以從少量牛肉中生產大量肉質,對環境負擔較小。該研究計劃在2025年大阪世博會上提供培養肉產品,並計劃在2030年開始進行一般銷售。

點擊率: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