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創投交易在過去一年雖急劇下降,但創投公司仍積極培養新的獨角獸

2023-11-14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3)年11月12日「悉看大勢」專欄,探討創投領域近期趨勢及未來展望報導指出,相較新加坡擁有逾4,000家科技新創公司,風險創投公司僅約400家,但後者在支持新創公司成長扮演關鍵角色。創投公司不僅為企業的發展、招聘員工及擴大業務等方面注資,協助高成長潛能的新創公司更上一層樓,亦為星國新創生態系統帶來活力,協助新興行業及數位經濟快速發展。
二、    新冠疫情爆發後,新加坡創投活動一度激增,但隨著市場恢復至正常水平,創投交易在過去一年急劇下降。2023年第1季至第3季,星國創投交易額及交易量分別為11億美元及110件,較2022年同期下跌45%和34%。
三、    依據投資數據公司「睿勤(Preqin)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2023年新加坡最大創投交易包括:(1)線上二手車交易平臺「Carro」以4億6,361萬美元完成C輪融資;(2)嵌入式保險供應商「Bolttech」以1億9,600萬美元完成B輪融資;以及(3)網購平臺「ShopBack」轄下「Ecommerce Enablers」以1億8,900萬美元完成F輪融資等。
四、    「睿勤」高級副總裁Cameron Joyce表示,全球創投交易額及交易量下降,係因利率攀升及流動性緊縮等相關因素影響創投公司的估值及其投資意願。儘管目前全球整體經濟環境充滿挑戰,新加坡依然是東協地區創投交易活動最活躍的國家;投資星國獲創投企業支持的新創公司,被視為進入東協高成長市場的方式之一。
五、    由於創投市場不如北美等已開發市場成熟,新加坡創投交易主要為種子及A輪。後期階段交易在2021年及2022年略有增加,但市場情緒疲弱導致2023年的交易轉向早期階段;2023年至今,逾 53%交易屬於早期階段(天使、種子及A輪),但規模較大交易來自後期階段(B輪及以後)。
六、    軟體及金融服務是新加坡吸引最多創投資金的領域,2022年交易額共計52億3,000萬美元,占整體交易額近半。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及手機應用等係主要吸引投資者的項目。在高利率、市場持續波動及情緒疲弱的大環境下,投資者採取較謹慎態度,並透過風險較低工具取得相等報酬,使創投基金難以在融資寒冬中籌集資金。
七、    上述報導指出,新加坡創投公司的「乾火藥(dry powder)」並未明顯增加,「乾火藥」係指私募股權基金發現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時,可部署的資金。數據顯示,星國創投公司過去5年的「乾火藥」占資產管理規模(AUM)比例維持穩定,約為30%;截至2022年底,新加坡創投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已成長至約941億美元。
八、    新加坡約有400家創投公司,主要業者包括求索創投(Quest Ventures)、禹徽資本(Insignia Ventures Partners)及祥峰控股(Vertex Holdings)等,每家公司關注的領域如下:
(一)    求索創投公司在過去10餘年來專注於數位經濟領域,以及中亞新地區、Web3.0、食品及永續發展等新興領域。儘管整體環境充滿挑戰,該公司仍持續向優秀新公司投入資金,例如,2023年在永續影響力及通勤(mobility)等領域進行多項新投資,亦對現有投資組合進行多項後續投資;
(二)    祥峰控股在2023年9月該公司宣布在東南亞及印度完成第5個基金融資,籌得5億4,100萬美元,規模較上個基金成長約80%。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蔡其樂表示,與2021年及2022年相比,目前籌資的新創公司面臨更多挑戰,因此,建議創業者採取明智的融資方式,展示具有明確盈利途徑的商業模式;
(三)    淡馬錫(Temasek)控股子公司-凱騰控股(CLA Real Estate Holdings)旗下投資機構「ClavystBio」致力於加速生命科學創新成果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該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來,已對生物科技、診斷及數位醫療等新創公司,以及早期創投基金承諾逾2億2,000萬美元投資;
(四)    禹徽資本是專注於「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ESG)」等新興領域的創投企業。在目前的融資環境中,市場對早期新創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完成適當的審計及建立健全的財務職能是籌資日益重要的先決條件,尤其是A輪及接下來階段。過去一年,該公司的第3個基金籌得總值5億1,600萬美元資金。該公司合夥人陳映嵐表示,產品市場契合度(product-market fit)、創始人市場契合度及創始人投資者契合度係投資新創公司的主要判斷標準;
(五)    深度科技(deep tech)創投公司「偉高達風險投資公司(Vickers Venture Partners)」則專注於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後的突破性投資。該公司主席兼創辦人陳誠錦指出,雖然全球創投交易額在2021年及2022年下跌,新加坡創投領域發展依然蓬勃,眾多優秀的新創公司及具支持性的生態系統,有助推動東協區域的成長及創新。成功創投者須做好三件事:(1)善於尋找交易,確保新交易不斷;(2)制定一套特定標準,辨識符合自己投資理念的優秀公司,建立強大的投資組合;(3)與投資組合公司合作,協助其成長。
九、    依據上述報導,創投公司提供尋求擴張及成長機會的新興及小型企業融資,資金來自富裕人士、投資銀行及金融機構等。除了資金,創投公司亦能分享建議與專業知識。當創投公司投資擁有具體商業計畫的企業,將獲得該企業部分股權。此時,創投公司亦需擬訂「退出策略(exit strategy)」,以脫售所持股權取得報酬。該「退出策略」主要包括首次公開售股(IPO)、所投資企業被收購、在轉售市場脫售股權及股票回購等4種。
十、    基於人才及資金大量流入新加坡,星國創投生態將依3方面進一步發展:更早期、更多深度科技或與此相關領域,以及更多元的產業。對早期階段投資的興趣增加,是為了把握機會,培養下一代獨角獸及市場領袖;投資更多深度科技則反映出成熟的高級科技人才聚集於此區域。
 

點擊率: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