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布首批符合「國際碳信用架構」的碳信用減排項目

2023-12-20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MSE)及國家環境局(NEA)於本(2023)年12月19日公布首批符合「國際碳信用架構」的減排項目,依現行規定應繳納碳稅的星國企業(每年排放量超過2萬5,000公噸),可透過購買修復紅樹林、保護森林及提供偏鄉家庭沼氣池(biogas digester)等所發出的碳信用,抵消部分溫室氣體排放量。
二、    上述項目皆來自2023年12月初與星國簽署首個「碳信用合作執行協定(Implementation Agreement)」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項目清單將於2024年1月1日生效。相關項目分為技術類及自然類兩種,須獲得包括Gold Standard、美國碳註冊、全球碳委員會及核證碳減排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等國際碳信用計畫的認證。
三、    技術類項目的其中例子之一,係提供偏鄉家庭沼氣池,沼氣池在分解有機廢物的過程中,會產生較清潔能源「生物甲烷(biomethane)」,將使原本依賴木材生火煮飯的家庭,不再須砍伐樹木,進而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項目開發商可依據所減少的二氧化碳發放碳信用。自然類項目如修復紅樹林則是透過種植新的樹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此外,修復紅樹林還可牢固海岸線、降低水災風險,亦能讓當地居民享有更豐富漁獲。
四、    由於不同國家設定的條件不一,因此適用的碳信用計畫及認證方法將因國家而異。新加坡與發出碳信用的國家將依據所簽署的執行協定,制定各別的合格項目清單。新加坡環境局係星國碳稅制度的管理單位,將依據最新的科學及證據,每年審查更新合格項目清單,確保清單反映最新發展並維持高環境標準,包括淘汰或添加碳信用計畫及認證方法。所有獲准使用的國際碳信用項目須符合七大原則,例如避免重複計算、帶來額外效益及經量化與驗證等。
五、    新加坡自2019年1月起實施碳稅,碳排放量每年達2萬5,000公噸及以上的設施,如發電廠、廢料處理設施及大型製造商等,每排放一公噸溫室氣體,須繳付5星幣碳稅。碳稅稅率自2024年起將調高5倍達每公噸25星幣。
六、    星國政府係於2022年制定「國際碳信用架構」,允許企業購買碳信用以抵消最高5%的排放量,以降低所須支付的碳稅成本。購買一單位的碳信用,相等於減少或移除一公噸溫室氣體。新加坡目前已與不丹、加納、巴拉圭及越南等四國完成有關「執行協定」的實質談判,另亦與其他10餘國簽署有關碳信用的合作諒解備忘錄。
七、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網站列有上述架構資訊,其網頁連結為:https://www.nea.gov.sg/media/news/news/index/singapore-publishes-eligibility-list-for-international-carbon-credits-under-the-carbon-tax-regime。
 

點擊率: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