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可能是下一個巿場上受投資人重視的商品

2023-06-24 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鄭錦松

美國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雖2023年股市受週期性不景氣影響,但來自綠能需求的驅力,可能將遠大於供應的成長。

嘉能可(Glencore)正積極追求收購總部位於加拿大的Teck Resources,從而引發人們對爭奪銅資源的關注。

銅總是被視為週期性巿場指標,目前亦在全球綠色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美國去(2022)年通過的IRA。相較於石化燃料,電動車及太陽能電池板等綠色技術將使用更多銅,而未來10年銅供應無法滿足需求。

2023年初以來,中國復甦緩慢及全球經濟衰退,可能限制銅價的上漲空間,目前銅價在每噸8,500美元左右,但長期前景卻不盡相同。

美國的銅需求,雖然長久以來遠低於中國,惟卻是成長關鍵。美國IRA法案為包括風電場、電池、太陽能及氫氣在內的清潔能源計畫提供大量稅收抵免及其他補貼。高盛估計,在2023年至2030年間美國年均銅需求量可能增加約180,000噸,大致相當於當前全球銅消費量的1%。該銀行指出,目前「綠色」銅需求驅動全球銅消費的7%,而2020年僅為4%;預估在2023年至2040年間整體銅需求成長,將有高達47%來自「綠色」銅。

目前投資計畫很可能無法滿足此需求。McKinsey在2月份報告預測,2031年前全球銅需求量將達到3,660萬噸,主要受綠色能源轉型驅動,而供應量將僅為3,010萬噸。高盛4月份報告,更暗示2030年銅需求量將達到4,000萬噸。

供應成長方面,亦有來自政治有關的看漲趨勢,例如,為符合IRA中的稅收抵免資格,電動車電池使用的「關鍵礦物」(critical minerals)須有一定比例來自美國或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國家。銅目前不在關鍵礦物清單上,惟一些研究者及政治家,包括亞利桑那州及喬治亞州等搖擺州參議員,已開始主張將其納入清單。

當前美國擬自中國取得對清潔能源礦物供應鏈的控制權。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2022年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在金屬精煉產能占有率分別為鈷73%、鎳68%、鋰59%及銅40%。中國仍直接收購全球礦產,尤其是鋰,以帶動其龐大的綠色科技產業。

美國國會是一關鍵不確定因素。共和黨籍人士在債務上限之爭論中提出撤銷IRA的部分內容。但假設該法規不變,美國、中國及歐洲都將在未來10年積極進行綠色經濟轉型。為實現該目標,世界需要更多銅。

點擊率: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