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產業造成之污染日益嚴重

2021-10-26 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徐炳勲組長
  • 曾任美國環保署地區主任(EPA regional administrator)之環境研究機構Beyond Plastics 日前出版「新煤炭:塑膠與氣候變化」(The New Coal: Plastics and Climate Change) 報告,總裁Judith Enck同時於本(10)月22日在休士頓紀事報刊登專文,闡述塑膠產業造成日益嚴重之污染問題。E總裁指陳以往為了因應氣候變遷,各界之努力均專注在溫室氣體排放之主要來源--燃煤電廠。自 2011 年以來,美國境內65% 之燃煤電廠相繼關閉。但塑膠產業卻在此時悄悄取代模煤炭之地位,在 2030 年前可能超越燃煤發電所帶來之排放量,成為繼煤炭之後造成氣候變遷的新禍首。E總裁認為必須改善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減量併重複使用塑膠,才能保有得之不易之成果。有關該篇專文重點如下:
    • 塑膠汙染∶塑膠產業在生產、使用、丟棄的過程中所產生排放物日漸增加。估計美國塑膠業每年至少排放 2.32 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 2020 年 116 座燃煤發電廠的平均排放量。 隨著塑膠業擴張;在2025年排放量可能超過 150座燃煤發電廠造成的汙染。研究指出若單獨計算塑膠業所產生的排放量,在全球國家排名中,可居第5位。
    • 不平均之社區汙染∶但塑膠產業所造成之污染物並非平均分配在全美各地。 90%之排放量集中在 18 個社區,其中一半位在德州,包括休士頓。鄰近居民的所得低於全美平均28%,且67%為有色人種。此為環境不公平的明例。但在氣候變遷的討論中多未提及塑膠所造成的影響。
    • 回收效果不佳∶美國塑膠製造商一再宣示將執行回收政策,極力反對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寶特瓶和保麗龍盒,但事實上被回收之塑膠廢料不到 9%。目前塑膠業又在鼓吹「化學回收」(chemical recycling )作為解決塑膠污染危機之新方案。「化學回收」係利用熱溶解將塑膠廢料轉化為能源和燃料,其結果與焚化相同,並非回收,且會產生大量碳足跡。 到 2025 年「化學回收」之擴充計劃每年將增加 1800 萬噸排放量(相當於 9 個燃煤電廠)。此外塑膠產業利用廉價取得的裂解天然氣增加塑膠生產量,每年又將外漏出數百萬噸甲烷。
    • 消費者覺醒∶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美國消費者避免使用塑膠包裝,甚至選擇較昂貴的替代品。飲料龍頭百事可樂日前宣布將減少使用原生塑料,並擴大其 SodaStream 蘇打水的業務,鼓勵客戶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瓶裝蘇打水。全球各地開始禁止使用塑膠袋,鼓勵消費者採用替代品。這些做法有助於減少塑料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若能盡早通過參議員Jeff Merkley (D-Ore.) 和眾議員 Alan Lowenthal(D-CA)在國會提出之「擺脫塑膠污染法案」(Break Free From Plastic Pollution Act),將有助於加快腳步。

 

點擊率: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