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高科技產品出口因中國產能過剩、產業轉型及削價競爭,而面對激烈競爭

2024-04-23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章組長遠智

資料來源:星洲日報(中國產能過剩 大馬高科技出口面對競爭大)中國產能過剩 大馬高科技出口面對競爭大

 

根據馬來亞投資銀行(Maybank Investment Bank)頃發布之報告顯示,儘管出口導向的東協經濟體可從期待已久的全球商品需求回彈、外人直接投資增加,以及跨國企業製造業撤離中國重構供應鏈中獲益,但中國產能過剩、產業轉型及低廉價格,將在中短期內為東協出口的復甦帶來挑戰,馬來西亞尤其在高科技產品出口將面對激烈競爭。中國溫和的經濟重啟,導致國內工業庫存過剩,以及生產價格通縮。內需疲軟,以及政府大力扶植先進製造業,促使中國製造業積極推動海外市場長。這導致中國2023年出口量較2022年成長6.9%,同時出口值卻下滑10.4%。中國大力加強工業力度,這對東協出口導向經濟體帶來不同程度之影響。

 

馬來西亞、新加坡與越南在高科技出口方面面臨的競爭最為激烈,主要因其對製造業的依賴、與中國工業推動的產品類別重疊,以及在主要領域出口競爭。泰國的汽車供應鏈在建立起電動車生產力前,可能會面臨嚴重的轉型陣痛。依賴大宗商品的印尼和以服務出口為主的菲律賓影響則較小。然而,中國出口競爭力的提高,並不意味著一定會衝擊東協,部分國家仍能在某些領域占據全球市占率,如印尼在鋼鐵領域,越南在輕工業和太陽能電池板領域。外資增加與供應鏈轉移至東協,可能有助於鞏固東協在全球製造業占率,對抗中國工業的發展動向。市場分析師預測,東協不會針對中國產品加強保護主義障礙,大多數東協國家將採取務實態度,接納積極擴大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投資。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核准外人直接投資領先指標顯示,馬國能跟上中國工業發展動向。這一系列的發展動向,除全球企業為應對美中關係帶來的地緣政治和營運風險,採取加強供應鏈彈性和安全的「中國 plus」策略,以避免重蹈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之覆轍。

 

另外,從美國川普前總統在任總統期間的美中貿易戰、關稅戰,轉變為拜登總統領導下更具體的科技戰後,包括電子電機、電訊(主要是資料中心),以及科學與測量設備的科技業,占馬國2021至2023年批准投資總額之近一半,高達4,320億馬幣(約941億美元),占總額48%,高出2015至2029年僅為437.9億美元或占總額之17%。2021至2023年,馬國科技業在批准的外人直接投資中占主導地位,高達3,870億馬幣(約843億美元或占總額之69%;2015至2020年則為890億馬幣(約193.9億美元)或占總額之24%。更重要的是,馬國獲批的外人直接投資並非以美中為中心,而是多元化,來自歐洲與新加坡的獲批的製造業投資規模亦在增加。此外,馬國近年來亦批准部分高科技、再生能源相關、基於資料和數位以及高附加值的外人直接投資項目。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點擊率: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