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引用亞行報告指出,投資基礎建設可幫助維持「東協加三」的經濟復甦

2023-05-03 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吳組長文忠

一、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下稱:亞行)與「東協加三」(中國、日本及韓國)(ASEAN+3)經濟體本(2023)年5月2日於韓國仁川部長級會議中,發布的「振興東協加三永續發展與堅韌基礎設施融資方法」報告指出,投資基礎建設可幫助維持東協加三的經濟復甦,且與經濟成長及就業的關係密切,每投資1,000億美元(約1,335億星幣),可創造約100萬份全職就業機會。因此東協加三經濟體若要減少貧困、實現永續發展目標(SDG)、提高競爭力與克服環境挑戰,就必須縮小基礎設施融資的差距。
二、    前揭報告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各國債務水平上升、稅收減少及公共開支膨脹等因素,嚴重限制可用於基礎設施的公共資金。此外,政策不一致、監管不穩定、開發融資項目困難重重、投資者認為回報率偏低,以及缺乏獎勵或去風險的機制等因素,皆造成私人領域不願意加入基礎設施的長期融資,「東協加三」各國政府皆意識到,為基礎設施缺口提供資金的挑戰越來越大。
三、    目前有超過200兆美元私人資本投資在全球資本市場,報告認為,創新的融資機制將有助於催化與吸引私人與機構投資者的資金投入基礎建設。例如:結合私人、機構投資者與公共資金的混合融資(blended finance),能推動開發資金或慈善基金投入,幫助投資去風險及降低資金成本。
四、    此外,混合融資亦可為具影響力的項目提供資金,該項目由於風險過大或收益未被證實,通常難以吸引商業資金,倘私人、公共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相互合作,將有助於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項目成功。由亞行支持的「東協催化綠色融資服務」(ASEAN Catalytic Green Finance Facility),獲得發展夥伴提供20億美元資金,將做為去風險及吸引私人投資的平台。
五、    根據亞行2017年的報告指出,為保持目前的經濟成長率、繼續減少貧困並因應氣候變遷,至2030年,發展中的亞洲須投資13.8兆美元。此外,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2020年的數據顯示,不包括對通信、數位化及數據傳輸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在未來15年內尚須投資26兆至27兆美元方能滿足社會基礎建設的需求。

 

點擊率: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