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德國女性勞動所得平均較男性低18%

2024-01-18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龔組長榮男

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 www.destatis.de)
文號:1134010099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1月18日發布之統計,德國男女性勞動者之原始(未經調整的,註)薪資「性別差距」連續第4年維持在18%,幾乎不變。至於調整後之薪資性別差距為6%。

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德國女性勞工平均時薪為20.84歐元,比男性(25.30歐元)低4.46歐元。

從長期比較來看,未調整的性別薪資差距有所下降:2006年開始有相關調查以來,性別薪資差距約為23%。自2020年以來一直維持在18%。德東地區未調整的性別薪資差距仍明顯小於德西:2023年度,德東為7%,德西為19%(2006年:德東:6%,德西:24%)。

此外,德國女性平均在30歲左右產下頭胎。從這個年齡層開始,女性勞工的平均時薪即停滯不前。而對於男性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平均每小時總收入則多數能不斷增加。這可能是因為,由於家庭因素,多數女性選擇中斷職場生涯或改為非全時的兼職工作。因此,對於女性來說,職場跳槽以及工資上漲變得較不常見。30歲年齡層未調整的性別薪資差距目前仍維持在8%左右。57歲至61歲的勞動人口中這一比例最高,約為27%。

至於未經調整的性別薪資差距,大約64%的收入差距可以透過分析特徵來解釋。收入差距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在薪資較低的行業、專業和技能水平工作。她們也比男性更有可能從事兼職或非全職工作,這也與平均每小時總收入較低有關。

其餘36%的收入差異無法用估計模型中可用的特徵來解釋。這個無法解釋的部分對應的是調整後的性別薪資差距6%。據此,在2023年度統計數據中,即使工作、資格及就業經驗相當,女性員工的每小時收入平均比男性同事低約6%(德西:6%,東德:7%)。然而,可以假設,如果有關於工資相關影響因素有更多資訊可供分析,例如由於懷孕、生孩子或照顧親屬而導致職業中斷的統計數據,差異可能會較小。因此,調整後的性別薪資差距應被理解為雇主薪資歧視的「上限」。

 

註:

未調整與調整後的性別薪資差距有不同的意義。未經調整的數值以女性與男性的平均每小時毛收入進行對比。因此,僅某種程度反映婦女進入勞動市場的結構性差異及障礙。透過調整性別薪資差距,可以凸顯出收入不同的各種原因。

自2022年以來,統計局開始根據(每年度新的)收入調查,對性別薪資差距的原因進行調查。在2021報告年度之前,性別薪資差距的結果係根據每4年一次的收入結構調查計算,該調查最後一次進行是在2018年度。自2022年起,每4年一次的收入結構調查改為每月收入調查。因此,時間序列在2021年及2022年間發生中斷。

由於改為新的收入調查,從2022年度開始,性別薪資差距調整過程需要配合統計方式的改變。與2018報告年度相比,最重要的變化涉及將「績效組」(Leistungsgruppe)特徵替換為「要求程度」(Anforderungsniveau)、使用行業部門分類(兩位數)而不是行業分支組(三位數)並捨棄「差異化區域類型」(differenzierter Regionstyp)的特徵。因此,2022年的統計結果只能在有限程度上與先前的收入結構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點擊率: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