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篇文章推薦給好友將這篇文章推薦給好友

標題: 德國汽車製造商放棄自行開發車用軟體
內容: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本年3月31日報導,德國汽車製造商曾投入大量資金自行開發車用軟體,以爭取數位化及軟體開發主導權,惟該策略失敗,故將改與Google等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德國車商策略失...

驗證碼  文字驗證碼
    

德國汽車製造商放棄自行開發車用軟體

資料蒐集: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法蘭克福辦事處經濟組
文章分類:當地商情
檢視日期:2023-03-31
  •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本年3月31日報導,德國汽車製造商曾投入大量資金自行開發車用軟體,以爭取數位化及軟體開發主導權,惟該策略失敗,故將改與Google等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德國車商策略失敗之原因包含:
  • 缺乏軟體專業知識:
      1. 數十年來,70%至90%豪華轎車和SUV之軟體創新均非來自汽車製造商,而係零組件供應商如Bosch、ZF或Continental等。
      2. Capgemini管理顧問公司表示,汽車製造商低估自行開發車用軟體所需耗費之努力。BMW則是少數在20年前即意識到軟體開發重要性之廠商,故20年來已在慕尼黑總部設置8500名軟體專家團隊,開發相關程序及標準化工具鏈(註:係指一系列用於製作軟體程式之工具)。

 

  • 自行開發軟體成本過高:
      1. 福斯集團軟體子公司Cariad及其前身Car.Software-Org最初預估之年度投資額僅14億歐元,最終成本卻上升達25億歐元,且續因一系列收購導致成本失控危機。
      2. 賓士集團聘用約3000名軟體開發工程師,且據業界人士表示擁有特殊技術之高階軟體工程師年薪可迅速至30萬歐元、甚至超過50萬歐元,使成本持續增加,導致須請麥肯錫諮詢公司評估成本架構,以便將賓士MB.OS操作系統之啟動成本降至50億歐元以下。

 

  • 缺乏規模經濟:
      1. 汽車製造商自行開發車用軟體缺乏規模經濟,尤以高階車款年銷售量不足250輛,無法達規模經濟所必要之銷售量。
      2. Roland Berger管理諮詢公司汽車專家Markus Baum建議,企業應以更廣泛角度評估軟體開發,應與合作夥伴促成規模經濟,而非以企業內部為目標。

 

  • 德國汽車製造商已與Apple, Google等科技公司達成新合作共識
  • 賓士集團:2023年2月宣布與Google合作,係首家使用Google地圖平台,納入Youtube等相關應用程式,並以自身Logo內建至汽車操作系統MB.OS之汽車製造商,惟客戶資料等主導權仍保留在賓士手中。

 

  • 福斯集團:將車用新資訊娛樂系統之應用程式開放給數十家第三方供應商,其中可能包括Google,且該系統將於7月起配備在旗下許多Audi車款,2024年中期起則配備於VW車款。福斯集團旗下保時捷刻正與Google及Apple就雙方系統整合進行協商,惟迄未定案。

 

車用軟體市場將快速成長:麥肯錫顧問公司預測,2025年汽車資訊娛樂軟體規模將達150億美元,駕駛輔助系統則將達330億美元。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文章公布日期: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