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篇文章推薦給好友將這篇文章推薦給好友

標題: 新加坡自產食品整體生產力已連續3年未達民眾10%的營養需求
內容: 一、 依據新加坡食品局(SFA)本(2024)年5月20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2023年星國持有執照農場計254家,較2022年257家減少3家,主要生產雞蛋、蔬菜及海鮮。二、 新加坡於20...

驗證碼  文字驗證碼
    

新加坡自產食品整體生產力已連續3年未達民眾10%的營養需求

資料蒐集: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文章分類:當地商情
檢視日期:2024-05-21

一、    依據新加坡食品局(SFA)本(2024)年5月20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2023年星國持有執照農場計254家,較2022年257家減少3家,主要生產雞蛋、蔬菜及海鮮。
二、    新加坡於2019年制定「30·30願景」,盼在2030年前將自產農業生產力提高至可滿足民眾30%的營養需求。但其自產食品整體生產力已連續3年未達民眾10%的營養需求,要達到前述目標仍有不小差距。
三、    2023年新加坡自產雞蛋、蔬菜及海鮮分別為6億8,500萬個、1萬6,900公噸及4,100公噸,分占各類食品總消費量的31.9%、3.2%及7.3%。2023年雞蛋自產量較2022年成長約12%,蔬菜及海鮮則分別下跌約15%及7%。
四、    在食品進口方面,2023年新加坡雞蛋的進口量從2022年的15億零750萬個,降至2023年的14億7610萬個;雞肉從22萬9400公噸,減至20萬零900公噸;豬肉從12萬9000公噸,略減至12萬8300公噸;海鮮從12萬4500公噸,減至12萬2200公噸;羊肉則從1萬5000公噸,增至1萬7600公噸;蔬菜也從51萬8000公噸,增至53萬零500公噸。
五、    為持續擴大進口食品來源,2023年新加坡食品局分別批准自西班牙、印尼及土耳其進口羊肉、雞蛋與活雞及雞蛋;食品進口來源國達187個,多於2022年的183個,其中41個來源國獲准出口牲畜、肉類及蛋類至新加坡。
六、    針對星國自產食品能力,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表示,農業是個具挑戰性領域,但倘各方合力支持星國業者,即可朝目標邁進。新加坡政府可注入研發資金、補助業者支出等,但消費者支持自產農產品才是重點。
七、    新加坡「林厝港農地發展計畫」預計將於2024年底或2025年初成形,星國自產農產品業在新冠疫情後亦逐漸恢復營運,新加坡政府預期將決定是否檢討「30·30願景」的目標。
八、    許寶琨部長指出,開拓更多進口食品來源有助於提升食品安全與韌性,但隨著地緣政治變得越發複雜,氣候變遷造成乾旱及洪災影響農作物收成,使食品供應存在中斷的風險。因此,星國政府將確保提供充分資源,創建適合本國農產品業者發展的生態環境,但不會干涉市場的正常演變及運作。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署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文章公布日期:2024-05-21